为深化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实践,自今年3月武进区创想联盟“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启动以来,武进博物馆与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迅速响应,积极投入这场意义非凡的教育革新中,以馆校共建为桥梁,以“博物馆里的思政课”为载体,开辟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育人新路径。
如今,经过双方精心筹备和打磨的最新合作成果“芃芃黍苗 做不被定义的儿童——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创想艺术展”,在武博惊艳亮相,成为展示馆校思政教育创新成果、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创新展览形式:展现非遗传承新活力
此次成果展以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学生创作的500余件平面及立体作品为主体,涵盖扎染、剪纸、皮影等非遗技艺,以及绘画、手工艺品等多种现代创意形式。步入展厅,扎染作品色彩丰富,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剪纸作品线条流畅,展现了民间艺术的精妙与细腻;皮影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目表演,孩子们以天马星空的想象力,创造出富有现代感的创意新故事……
孩子们以灵巧的双手,将古老技艺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创造出既富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代感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学生们学习非遗文化的成果展示,更是他们用童真视角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解读,展现了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传承与创新的无限可能。
优化社教体验:厚植少年儿童爱国情
展览期间,武进博物馆精心策划的“童心向党·星箔闪耀”思政课堂同步开展。本次课堂通过传统非遗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课堂上,孩子们利用金箔这一传统工艺材料,在社教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金箔剪裁、拼贴、装裱等制作过程,创作出一幅幅带有党旗、五星等象征元素的非遗金箔画。金箔的璀璨光芒映照出孩子们纯真的脸庞,他们专注而认真的神情,正是对红色精神最真诚的致敬。
这样的课堂,不仅是一次传统工艺的体验,更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博物馆思政教育课程。孩子们在创作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也点亮了他们心中对党和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崇高敬意,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得以传承和延续 。
深化馆校共建:打造思政教育新范式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馆校共建项目自启动以来,武进博物馆与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将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素材,构建起“馆校协同、文化浸润、实践育人”的教育体系。在课程开发方面,双方联合打造了一系列涵盖历史文化、红色传承、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的博物馆思政课程,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实地参观、讲解导览、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评价体系上,以过程性记录与可视化反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全面评估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成长与收获。
此次成果展,正是双方在“博物馆里的思政课”馆校共建道路上的一次阶段性总结与成果展示,通过馆校共建,双方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提供了创新范例。
未来,武进博物馆将继续深化“博物馆里的思政课”项目建设,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拓展教育覆盖面,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期待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进来,共同关注和支持博物馆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让思政教育之花在孩子们心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