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武进博物馆将继续对标国家等级博物馆工作标准,贯彻落实“532”文旅中轴发展战略,助推“淹城文博区建设”,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和利用,深入打造公众文化品牌,深度挖掘文旅融合场景,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武博答卷。
1、加强藏品征集。围绕本地特色和临时展览开展征集工作,重点收藏常州现当代书画世家名家作品,非遗传承人艺术作品。
2、举办精品展览。推出重点原创展览“礼制·时尚——常州明代王洛家族墓出土服饰展”,展出王洛家族墓出土纺织品,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女性的审美情趣、历史人文因素及她们对美的追求。展览计划与常州纺织学院等高校开展文创、服装设计等多方跨界合作,将古代丝织品文化在现代重新演绎,为观众带来一场生动的“时装秀”,领略中华古代服饰之美。与扬州博物馆、常熟博物馆、金坛博物馆等合作,引进“熠熠华光——常熟博物馆藏金银器饰品展”“传金送宝——宋代江南社会与生活”“扬州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等。
3、加大文物保护。继续推进《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展厅预防性保护项目》《馆藏竹木漆器抢救性保护修复项目》《馆藏纺织品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申请专项保护资金,提升保护利用能力。
4、优化教育品牌。全年计划开展各类社教活动150场,结合传统节日,继续做好“我们的节日”武博节日艺术课程;创新“展览+社教”模式,结合馆内重大展览,做好配套活动;深化节气内涵,开拓活动模式。利用暑期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夜游武博”系列活动;充分利用溧阳天目湖涵田度假村三馆(溧阳、溧水、武进)研学基地,深挖三地研学旅行资源,培育特色研学产品,开发精品研学线路,共享文旅资源和文博成果。
5、拓展传播途径。深耕官方融媒体平台,拓展文博行业国家级、省级媒体平台,搭建三级传播体系,依托馆藏资源、优质展览和特色活动,开发馆藏纺织品、书画、瓷器、青铜器系列文创产品,讲好武进故事,传播武进声音。
6、筑牢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切实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围绕夏季汛期、高温天气、冬季防火、119消防日等重点时段制定专项方案,开展安全宣传培训,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对安全排查发现隐患逐步进行整改,争取资金实施安防提升改造工程,争取实现第18个馆藏文物连续安全年。
7、推进淹城文博区建设。认真贯彻区政府“建设淹城文博区”工作部署,完成杨雪芳象牙、烙画作品的捐赠工作,以及武进象牙浅刻(杨雪芳)艺术馆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