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武博概述>>武博年度工作报告>>文章内容

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2023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1-10   点击:335   来源:原创   作者:配置员

  2023年,武进博物馆将紧紧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积极贯彻“532”发展战略。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为主题,以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总目标,对标创建要求,补短板强弱项,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强化责任当担,积极发挥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的效能。主动融入大运河文化带、长沟河片区建设,做好武进故事的讲述者、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发展的开拓者,加快将博物馆打造成为武进高质量文旅地标。

  一、坚持创新发展,打造特色品牌。

  (一)打造原创展览品牌

  继续走“专”和“精”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线,结合“常州文化旅游节”、“武进市民艺术节”等重大活动,引进高质量的文物特展。在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品牌效应好、影响力广的原创特色展览。形成以通史陈列、专题陈列、原创展览、引进展览、外送展览为主的展览序列,构建特色化、多样化的展览体系。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引进多元临时展览,与无锡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江阴博物馆、常州博物馆等单位合作,举办“大汉楚王——徐州汉代楚国文物精品展”“郑和时代特别展”“细剪何处不如真—江南水乡剪纸作品展”“邮票上的贝壳”等特色展览,并配合做好布、撤展等相关工作。

  认真贯彻区政府“建设淹城文博区”工作部署,馆内成立课题组,围绕“恽南田诞辰390周年”“常州画派”“象牙浅刻”等主题开展调研、深入研究,梳理武进优秀文化遗产,助力淹城文博区建设。

  (二)打造博物馆大课堂

  继续围绕“浪漫春日”“七彩夏日”“高远秋日”“缤纷冬日”四大板块,结合“我们的节日、馆藏、名人、非遗、节气” 等主题,充分利用武博教育推广人团队,借助新媒体传播方式,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武博节日艺术课程、“文物总动员”武博系列研学课程、“武博学堂”系列讲座、“第九届武博夏令营研学活动”“武博红电台”等活动。同时,做好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社教活动。

  根据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要求,进一步提升“馆校共建”模式,做到“馆进校”“校进馆”,落实推进双向合作,助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依托武博教育推广人,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各类节气活动。2023年计划与常州幼儿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推进“非遗工作室”建设,打造“武博节气守护官”队伍,开展“节气课程进校园”项目。与常州市钟楼外国语学校、湖塘桥实验小学合作建立校园“儿童博物诗社”,开展线上、线下“节气童诗课”。继续与李公朴幼儿园、遥观幼儿园开展“你好,二十四节气”武博自然美育课程,开展“节气艺术课”。与武进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九洲喜来登酒店开展“节气美育课”“节气食育课”。

  积极与广电旅行社等第三方联合开展短期研学项目,促进活动多样性。探索“展教”发展新模式,深入发掘馆藏、特展文物的文化内涵,结合重点特色展览,做好“一条龙”配套活动,同时继续做好文物自主体验活动手册,创新“展教”模式。

  以“非遗”为突破口,开展“博物馆里的非遗课”系列活动。为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博物馆里的课堂”系列活动。

  (三)打造特色文创产品

  积极创建具有江苏特色的文创品牌、研发基地和示范单位。通过“馆企合作”模式,以“馆藏文物”为主(淹城出土文物,恽氏家族书画作品),“展览配套”为辅,设计推出融入地方标志性文化元素的特色化、时尚化、生活化文化创意产品。

  积极推进线上平台建设,开设“武博文创微店”,打造“武博有礼IP”,努力宣传推广,推出高品质、高销量的“明星产品”。

  前往国内各大博览会、展销会、文创集市等活动考察学习和自主参展,扩大我馆文创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让文创产品成为我馆宣传的“先行棋”。

  (四)提升讲解接待水平

  持续做好馆内讲解接待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语音导览系统。积极参与馆内馆外、线上线下各项培训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创新考核机制,技能考核常态化;积极参加省、市、区等各类讲解比赛。

  进一步做好线上讲解工作,深挖馆藏文物,追踪时事热点,继续利用好微信、官网等新媒体平台,做好做优线上讲解新模式。

  在各大媒体平台推出“武博说文物”系列馆藏文物视频,通过短视频、公众号等官方媒体的广泛宣传,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影响力。

  (五)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继续推进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武博教育联盟志愿者分队”“‘小小文化守护者’武博小志愿者分队”的服务管理,进一步提升观众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志愿者、博物馆之友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有效补充和有机整体。

  二、强化文物保护,加强学术研究。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高标准、严要求完成《武进博物馆春秋淹城独木舟保护修复项目》《武进博物馆春秋淹城独木舟预防性保护项目》《武进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二期)》《武进博物馆馆藏纺织品保护修复项目》《武进博物馆春秋淹城展厅展陈改造提升》等项目的验收工作。向江苏省文物局申报《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利用方案》《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展厅预防性保护方案》,方案累计申请国家文保资金786万元。

  持续做好库房及藏品管理工作,加强对展厅及库房保存环境的日常监测,确保文物保存最优环境。全年认真执行藏品出入库、文物提用及文物资料借用制度,进一步加强库房日常管理。

  对标国家一级博物馆建设要求和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要求,继续进行馆藏参考品、名人遗物、展览捐赠作品等藏品的整理研究,进行数据采集及数据库建设,全面完善文物信息,做好藏品备案工作。同时,根据《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藏品征集制度》,有序开展2023年文物征集工作。

  与天津理工大学纺织品科研团队合作,开展馆藏一级文物勾编网纹叠花贴绣素缎残片科学研究,在专业期刊联合发表科研论文,不断提升馆内学术研究水平。

  积极筹备建立科研实验室,建立符合国家一级馆评估标准的科研实验室,有效提升博物馆科研能力和水平。

  召开“纪念袁晓园逝世20周年”袁氏亲属座谈会,继续编纂、修订《武进袁氏名人研究》、《武进袁氏名人手迹》两本书刊,充分发挥其文化建设载体、对外宣传窗口和学术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夯实党建基础,抓好队伍建设。

  继续抓好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落实“三会一课”,持续推进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核心,以夯实党支部工作为基础,牢固树立“党建+”理念,继续推进党建业务互融共进,发挥自身阵地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大胆探索“自选动作”和“特色活动”。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干部与专技两支队伍的建设,培养熟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提高安全意识,抓好安防工作。

  坚持打造“平安武博”,牢固树立“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安全责任意识,做好消防、安防、灯光照明等诸多设备的维护、维修、更新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巡查、安全培训、反恐防爆演练、应急疏散、灭火演练活动。每月安排安防、消防维保单位对保安队员进行控制室设备操作规程培训。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完成博物馆安防系统(二层平台外围周界视频报警改造和监控室电视墙更新)和消防系统(消防广播)升级改造。完成博物馆食堂和晓园馆松动墙砖的维修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