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章内容

典藏学术篇|与时代同向同行 让历史文脉做“时间的朋友”

发布时间:2021-01-19   点击:1936   来源:原创   作者:配置员

  

馆藏.jpg

  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资源,是博物馆联结公众、传播文化的桥梁。基于藏品重要性的认识,陈列保管部始终以国家等级博物馆的标准作为日常工作的方向,履行文物工作者的职责,在藏品管理、藏品保护、藏品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武进博物馆争创国家等级博物馆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探索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章立制、规范操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准则。陈列保管部根据《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要求,结合我馆实际情况,制定了《藏品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汇编》,是武进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使用宪章”。

  近年来,陈列保管部持续加强藏品管理的规范性。一方面,及时做好新增藏品原始资料的收集、入藏凭证的制作及藏品使用动态记录;加强珍贵藏品档案的规范度和完整性,定期核对、补充,为藏品研究提供基础性保障。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库房管理,确保了文物检查工作的常态化。陈列保管部已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细则等多项专业条线的规章制度,确保库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历年来,陈列保管部先后荣获江苏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第一届江苏省博物馆优秀保管员、第二届江苏省博物馆金牌库房”等殊荣,藏品标准化管理模式为这些荣誉的取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藏品保护长效化机制,多管齐下、防治结合

  几年来,陈列保管部在实践中担重任、在过程里练本领。参与了藏品本体的修复保护项目,比如“武进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常州市武进博物馆出土独木舟保护修复”项目,最大限度地延长了珍贵藏品的留存寿命。参与了藏品预防护保护项目,通过建立较完善的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提升珍贵文物展柜和储藏柜质量,配备应用被动调控或主动调控措施整治优化文物保存环境,配置环境友好型囊匣等措施,实现有效的“稳定、洁净”调控,全面提升我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收藏保护能力。参与了藏品数字化建设,应用先进数字化手段,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了一系列藏品数字化采集加工、管理,并已经应用到博物馆的科普、宣传等领域,有效提高了藏品长效保护利用的水平。

  三、拓宽藏品利用多元化渠道,形式多样、深挖精耕

  在藏品利用过程中,国内同等级博物馆仍然很难做到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多元化需要。武进博物馆陈列保管部在保证藏品安全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渠道,尽可能的向公众展示博物馆的藏品,提高藏品利用率。

  展出捐品,共享传承。为表彰和弘扬捐赠藏品的社会热心人士的捐赠义举,多来年,陈列保管部利用捐赠的藏品不定期举办主题展览,让优秀的中华文化瑰宝得以延续发扬的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热心文博事业的拳拳之心。

  芳华再现,光彩夺目。陈列保管部策划、举办的“故墨新辉 再现芳华——武进博物馆书画修复成果展演”,既展示了我馆实施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通过对修复这一传统技艺的现场演示唤起了公众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

  珍品上线,全城瞩目。疫情期间,陈列保管部积极发挥文物线上作用,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推出“丹青贺岁”“馆藏精品”线上文物展示。通过“岁朝清供盼春来”“与物皆春惬我情”“象外之境妙无穷”及八大类别207件/套珍贵文物的展示,充分发挥了文物的优势。

  借展精品,促进交流。陈列保管部先后借展藏品用于“金色江南——江南地区藏金银器展”“漂海闻见·15世纪朝鲜儒士崔溥眼中的江南”“头等美事——帽饰文化与帽子藏品展”“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黄金为尚:历史·交流·工艺”等展览,共借展珍贵文物51件/套,其中一级品4件、二级品6件、三级品41件。在借展过程中,武进博物馆与兄弟单位增进了交流与合作,更提高了我馆在业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坚守学术研究专业化阵地,立足本土、拥抱时代

  2009年,创办《武进文博》馆刊,至今已办刊24期。十余年的历练成长,《武进文博》已发展成我馆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外宣传的形象窗口,记录博物馆发展轨迹的史籍,学术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实现了拾遗补正、传播教益、激励奋进、推动建设、提供服务的价值。

  我馆先后承担了《明代王洛家族墓出土纺织品研究》《常州画派左氏家族四代才女书画艺术研究》《江苏省中小型博物馆文物价值传播的实践与研究》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出版《淹城探秘》《武进博物馆典藏精粹》等专业著作。2019年我馆与武进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编著的博物馆教育读本《龙城风情》系列获评常州市社科联“常州市十佳社科读物”、获评常州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参与编著的《天孙机杼——常州明代王洛家族墓出土纺织品研究》2019年获“常州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馆内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家级、省级等专业期刊上有多篇论文发表,多次荣获“江苏省文博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优秀奖等成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