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武博概述>>武博年度工作报告>>文章内容

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2014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5-01-05   点击:445   来源:原创   作者:配置员

  2014年,武进区博物馆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区文广新局的正确指导下,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紧扣区、部局中心工作,以创建国家级三级博物馆总目标,对照《武进博物馆3-5年中长期规划》,继续推进创先争优工作宗旨,不断提高全馆职工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明确文博工作发展方向

  1、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博物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思路,以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坚守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使博物馆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着力打造精品展览,不断提高文博事业繁荣发展的服务能力。

  馆内进一步健全了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不断夯实思想基础。坚持每周政治和业务学习日制度,组织全馆员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全区“学习日”《周斌在全区“建设三型机关,争当先行表率”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件精神,定期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文博专业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开展消防、安防等突发事件应急办法的培训。

  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各项规定动作进行动员、学习、谈心、反思、整改、总结、建章立制,向领导班子成员发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形式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今年我馆党支部新转进1名正式党员,转正2名预备党员。

  2、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素养

  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一是干部队伍建设,基本形成条线、部门、项目负责制。二是专技队伍建设。压任务、提要求、明职责、常关心、重评估,各项文物保护工作要求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正确的操作方法,端正的工作态度,大胆实施各项工作。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全年分季度、年度考核4次,进一步提高了讲解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今年,我馆业务部门新招录社会教育、展览设计在编职工2人,拟招录文化遗产保护专业1人,获评文博助理馆员职称1人,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参加《古代青铜器》、《中小型博物馆如何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大气磅礴的彩陶》等各类培训、讲座、专题活动17次,组织馆内职工19人次赴南京、苏州、无锡、扬州等市、县(区)级博物馆开展专题考察学习。为各科室征订文博专业报刊、杂志23份,45周岁以下工作人员自费订阅文博专业杂志12份。《浅论博物馆免费开放后讲解员素质的提升》、《常州市民办博物馆发展对策探讨》等多篇论文在省、市、区文博活动中获奖、发表。

  二、加大科研力度,提升文物保护能力

  1、一普工作顺利完成

  按照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馆、我部门的实际,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工作。截止12月完成了馆藏3927件文物基本信息和影像信息的采集,500件文物的电子档案的填写、上传工作。

  2、文物保护规范有序

  今年,我馆新进接收各类临展活动捐赠艺术品24件,根据规定及时做好了台账登记、信息采集、图片拍摄、入库排架工作。完成书画展厅,书画、纺织品库房恒温恒湿改造,进行独木舟抢救性保护加固。

  委托南京博物院,联系常州博物馆,制订了《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馆藏书画修复保护方案》,与常州博物馆签订馆藏书画修复协议。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及相关修复管理要求,我馆依据程序向区、市、省级行政主管部门递交了馆藏书画修复申报材料。在获得省文物局正式批复(苏文物博〔2014〕182号)后,我馆将合同中的九件书画安全移交至常州博物馆进行修复。

  3、考古勘探成绩显著

  上半年完成宋剑湖土城遗址考古勘探工作。经过两个月的野外调查、钻探 、断面清理等工作,最终认定东庄土城遗址为一处从宋代沿用至明清的生活居址,东山坟、周三王坟两座土墩为当时的墓葬区。

  下半年完成常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武进段)地面踏查工作。我馆于七月份开展轨道交通武进段全线野外调查,以步勘方式对武进境内沿线10个站点、城南停车场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在龙跃路站点、城南停车场两处地点发现有文化遗存。并制定了下阶段开展考古勘探工作计划,包括普通勘探面积约6万平方米,重点勘探1000平方米。

  12月份,全面启动推进新沟河考古项目,年底完成雪堰镇前龚巷考古点。

  4、出版宣传再上台阶

  经过3年的精心准备,制作完成了《武进博物馆32年典藏精萃》图录。此书收录了包括陶瓷器、玉石器、 金银器、铜器、骨木漆器、纺织品、书画七个类别200余件馆藏文物精品,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充分体现了我馆建馆32年来的馆藏和研究成果,全面展示了武进历史文化和江南古代文明。

  坚持做好一年两期《武进文博》出版、发行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印刷企业的要求,办理了江苏省内部资料出版物准印证。同时,为了扩大我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更好地办好宣传和馆际交流平台,在馆部的支持下,《武进文博》在以往自主设计、排版的基础上,依托专业设计公司,整合资源,对封面、版面进行了重新设计,使之紧跟时代步伐、富有时代特色。

  三、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1、免费开放、接待讲解工作有序进行

  今年,我馆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名人馆接待观众10余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7万人次。讲解接待团队184批次,其中政府团队49批次,包括讲解接待联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长杨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教授朱乃诚、秘书长安来顺、国家档案局副局长许士平等多批重要客人。

  2、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工作稳步推进

  博物馆作为武进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全年先后成功主办和承办了包括“春秋吴越青铜器特展”、“抹不去的印迹——王挺琦艺术作品回顾展”、“胶片上的记忆——常州红色电影艺术展”、“镜华流光——扬州博物馆藏汉唐铜镜展”、“金秋十月国色天香——北京花鸟画家唐华作品展”等21次重大临展活动,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

  3、社会宣传、教育推广活动创新开展

  推出“‘以历史名人为鉴 品武进文化之盛’武进历史文化名人专题巡展”活动,整个巡展从2013年2月持续至2014年5月,历时1年多,共在20所院校、10个社区进行展出,展览采取免费送展并免费讲解,共惠及观众10万余人。在“我心目中的常州十大国宝”评选推广活动中,制作展板30块,免费送进广场、旅游区、学校和机关,历时2个月,共免费送展8次,发放宣传手册1.5万册,参观人数达3万余人次。

  积极开展送讲座进学校活动。在湖塘实验小学、刘海粟小学等学校举办“奇妙武博——历史遗珍”系列讲座。现已开展“珍贵的金银器”、“珍贵的史前玉礼器”两个专题三次讲座活动,参加学生人数约2000余人。

  “武博志愿者之家”于年底正式成立。共招募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50余名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

  4、配合常州市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工作

  按照区文广新局领导小组工作部署,组织员工开展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动。较好完成了横幅标语、环境氛围提升、台账资料及各项文明城市迎检配合工作。

  5、区领导2次调研博物馆

  5月28日、12月10日,武进区委书记周斌、武进区区长臧建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江建文,副区长王明昌等领导分两次调研我馆,对区博物馆基本运行、改造提升、藏品保护、文物修复、展览活动等方面进行调研,区文广新局局长范正洪、党组书记韩家兴陪同。

  区领导表示将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加大力度支持博物馆工作,加强人才引进,希望博物馆利用自身特点,提升博物馆科研水平,引进高品质文物展览,不断增强博物馆的综合能力和服务品牌,进一步扩大武进的知名度与号召力,为我区的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切实抓好基础工作,力争迈上新台阶

  1、狠抓安全决不松懈

  作为国家三级安防单位,我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打造“平安武博”。加强了对全馆职工的安全教育,全年组织消防演练、应急疏散演练等多种形式的消防技能培训2次,举办消防知识讲座 2次。全馆人员在安全意识上有较大提高,在消防技能方面有较大进步。今年有1人取得消防控制中心操作上岗证,1人取得了电梯安全管理员上岗证书。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保证了我馆各项工作稳定有效地开展。

  2、基础改造成效显著

  配合淹管会完成了平台防水改造。通过移除部分水影秀表演钢架、增加排水沟、重新做防水等方法,使困扰我馆多年的房屋漏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进行书画厅恒温恒湿系统整改提升工作。在通过增加风管数量、风管保温等手段后,基本达到了恒温恒湿效果。

  名人馆安防系统提升改造顺利竣工。主要包括将原有的监控设备更换为高清数字信号,增加了红外防入侵报警装置,并把名人馆安防系统接入博物馆安防系统,实现了双向联合管理等,并最终通过区公安局技防中心专家的验收。

  一年来,我馆在区文广新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馆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新的一年里,我馆将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内打基础,外树形象,为常州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