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展览信息>>展览预告>>文章内容

锦绣华冠---中国三大名锦文化展

发布时间:2020-05-15   点击:2755   来源:原创   作者:吴示昌

1海报.jpg

展览时间:20205162020712

 

展览地点:武进博物馆特展厅

 

中国古代丝绸技术早在商代就已形成并逐渐成熟起来,创造了世界上先进的纺织科学技术。蜀锦、宋锦、云锦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影响最大,并流传至今的三大名锦,不但织品高贵,更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传承下表现了不同时期丝绸科技的进步,从而成为我国丝绸史上三个重要的里程碑。该三大名锦均在2006年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世界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

 

 

蜀锦在三大织锦中历史最为悠久,兴起于战国,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其产品和技艺通过西南丝绸之路销往印度、波斯等地及中亚、西亚各国,直至地中海沿岸,对中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技术上,早期的蜀锦以多重经丝起花为主,首创技艺在我国古代丝绸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并影响了后世的丝织技术发展。

1“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JPG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东汉·复制件)

2安乐锦.JPG

安乐锦(现代仿汉)

唐代以后出现纬锦,品种日趋丰富,图案有格子花纹、莲花、龟甲花、联珠、对禽、对兽等,十分丰富。宋元时期,其纹样图案有庆丰年锦、灯花锦、盘球、翠池狮子、云雀,以及瑞草云鹤、百花孔雀、宜男百花、如意牡丹等。

3花鸟纹锦.JPG

花鸟纹锦(唐·复制件)

清代以后,蜀锦与古代蜀锦在织物结构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现在我们所讲的蜀锦则以经向缎纹为地,多重纬线显花的织锦结构为主要特征,代表品种有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等。

 

宋锦是指宋代发展起来的以经线和纬线同时显花的具有宋代艺术风格的织锦,以宋代苏州特色织锦而著称,后以此为特色织出的锦又称“宋式锦”、“仿古宋锦”,现统称为宋锦。

 宋锦的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地处江南的吴国贵族已经在生活中大量使用织锦。唐代,随着丝织技艺的提高,由斜纹经锦出现了以纬线显花的斜纹纬锦,能织造出比经锦更为繁杂的花纹,因而盛行。随着宋高宗南迁,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了江南地区,苏州成立了锦作院,生产的织锦承袭了唐代织锦技艺,形成独特的新品种——宋锦,并逐渐发展,辉煌于明清,成为中国丝绸三大名锦之一。

5橙地盘绦四季花卉纹宋锦.JPG

橙地盘绦四季花卉纹宋锦(现代仿明)

6灵鹫纹宋锦.JPG

灵鹫纹宋锦(现代仿宋)

7藏蓝地缠枝菊纹宋锦.JPG

藏蓝地缠枝菊纹宋锦(现代仿清)

 

 

云锦,起源于六朝,鼎盛于明清,是继蜀锦、宋锦之后集历代工艺之精粹,并借鉴融合了各种相关工艺的技巧而发展成熟的织锦。由于它主要用做帝王御用品,所以讲究材料工艺的精益求精,使之织物品质达到了中国传统丝织工艺中的顶峰。

因其质地紧密厚重,绸面因纹饰豪放富丽、色彩绚丽,犹如天空中多彩变幻的云霞而得名。云锦虽在江宁、苏州、杭州“三大织造署”均有生产,但始创于南京的江宁官营织造,后在官营和民间都有大量生产量,曾是古江宁丝绸生产的支柱之一,故多冠于“南京云锦”之名。

云锦除供宫庭作官府服用和赏赐之需外,还远销海外及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西藏等地,并逐渐品种多样,尤其妆花缎在纹样、色彩及挑花结本和织造技术方面有着较高的科技内涵。

8黄地织金荷叶牡丹金宝地.JPG

黄地织金荷叶牡丹金宝地(上世纪八十年代)

9红缎地穿枝大洋菊纹妆花.JPG

红缎地穿枝大洋菊纹妆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增强文化自信的主导下,武进博物馆联合苏州丝绸博物馆推出本次展览,通过挖掘传统技艺,复制了东周、战国、汉唐、宋朝及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织锦,希望观众通过展品了解中国三大名锦的历史渊源和工艺技术,以更好弘扬我国的传统丝绸文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