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十四五”时期常州市文物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武进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武进博物馆在全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现将武进区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25年)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发展主题,以创建国家二级博物馆为总目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博物馆效能建设,努力把武进区博物馆建设成为区域内有影响,有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
二、基础建设
1、在合理保护、科学利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博物馆的阵地优势。在国家文物局,省、市、区文物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做好春秋淹城展厅改造提升、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馆藏一级文物春秋独木舟修复、馆藏纸质文物修复等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
2、继续打造“平安武博”建设。完善和利用博物馆安检系统及游客流量监测系统,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以人防为主;坚持专职与业余相结合、制度与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3、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的场馆功能。全面落实国家、省文物局博物馆陈列布展项目免费开放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及区财政专项改造配套资金。在国家一级文物春秋独木舟完成修复后,为其创建良好的保护、展示环境,同时对二楼淹城厅进行整体提升改造,优化博物馆整体布局。积极推进区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丰富广大观众文化需求。
三、公共服务
1、围绕“品质、创新”基本原则,打造“展览+”新形式,助力武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加强馆际、省际之间合作,充分利用馆内资源和社会资源,促进文化交流。
继续结合常州市 “文化100”、武进区 “市民艺术节”、“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点,举办能引起广泛关注的特色展览。力争每年引进、举办有特色高水平的精品特展8-10场。
2、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民生服务和社会服务功能。“十四五”期间,我馆将继续加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示范教育基地建设,强化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积极推进免费开放后的管理新模式,改善参观环境,提高参观质量。不断探索社会教育主题活动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1)扩大品牌社教活动的影响力,打造“移动的博物馆”。继续以推进“武博教育课程”为目标,结合我们的“节日、非遗、馆藏、名人、展览”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博物馆教育品牌特色项目。携手社会机构、学校开展“武博夏令营”、“武博国学讲堂”、“历史文化巡展”、“博物馆小课堂”等多种主题的馆校共建活动。
(2)继续打造多层次的博物馆志愿者团队,探索富有特点、形式活泼、成效明显的社会教育新方式,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有效补充和有机整体。
(4)围绕“智慧博物馆”发展需求,结合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需求,综合应用数据采集技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数字化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手段。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要求,整体规划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管理和利用体系,提高武进区博物馆的文物保护能力。并通过先进的数字化保护技术,将展览展示、教育活动、文物保护、体验互动与数字化平台相结合,积极探索全新的展示方式,拓展更多的博物馆教育、展示模式。
3、十四五期间,根据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文件精神,逐步探索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利用文物标识、文化符号、藏品元素以及精美造型、特色纹饰等,延伸教育功能,计划研发、设计“武博教育衍生品”,提升公众的吸引力和参与度,让博物馆真正走入百姓之家。
四、文物保护
1、藏品管理。馆藏文物是博物馆开展各项工作和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扎实而又细致地规范藏品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十四五”期间博物馆将依托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全面完善馆藏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库房的管理,规范藏品出入库制度,严格库房日常管理。
2、文物保护。加强展厅、库房文物的日常巡视。根据国家文物局的工作要求,在现有预防性保护设备的基础上,通过补充和建立无线环境监测体系、配备主动微环境调控设备、进行展厅灯光改造、文物展柜改造、建立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管理机制等手段,调控和改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提高藏展文物保存质量监测和调控水平,全面提升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
3、文物修复。针对馆藏文物的受损情况,制定科学严谨的文物修复计划,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修复管理要求,科学开展纸质文物、纺织品修复保护工作。
4、继续配合我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好全区抢救性勘探、考古工作。筹建武进博物馆文物征集领导小组和征集工作组,制定《武博文物征集工作方案》,开展文物征集工作。
5、继续完善微信公众号、博物馆官网的宣传功能。加大博物馆与国内知名旅行社的旅游推广力度,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各级广播电视媒体的合作,增加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拓展抖音等视频新兴媒体的传播途径,深化互联网的合作发展。
五、人才培养
1、人才引进。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始终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十四五”期间,我馆将有计划的进行各类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工作,并在文物保护、文物鉴定、学术研究、展览策划、社会教育等方面作为重点,逐步充实人才队伍,形成学历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为博物馆持续发展增加后劲。
2、人才培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多渠道加大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十四五”期间,继续扎实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博物馆专线考察活动,积极参加省、市级文物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通过自我提升,学历进修、职称申报等方式为我馆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六、学术研究
1、举办学术研讨会。“十四五”期间,计划以地方特色文化、地方特色文物等的研究为题,举办1-2次学术研讨会,提升武进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水平。
2、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十四五”期间积极与高校、考古研究所等各类科研单位合作,积极申报1-2项科研项目,聘请相关专家担纲,形成跨部门、跨单位合作模式。
3、坚持精品出版方针。“十四五”期间继续坚持办好《武进文博》的出版;加强研究力量,编辑出版1-2本研究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