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章内容

红色故事宣讲 ——拥军模范“小红妈”

发布时间:2020-05-29   点击:1786   来源:原创   作者:王颖

品红色文化,担红色传承。近日,常州市开展了红色故事宣讲大赛。本次大赛由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常州广播电视台、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常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举办,主题为“弘扬常州精神,争当时代新人”。

武进博物馆大力响应活动号召,积极参与此次大赛。5月15日,我馆讲解员金幸雨受邀走进常州新闻综合广播演播室,为大家讲述金坛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拥军模范“小红妈”的故事。

在茅山革命老区,有一个名字被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她,就是金坛著名的拥军模范“小红妈”。

“小红妈”名叫王吉娣,因她唯一的儿子叫“小红”,大家都亲昵地叫她“小红妈”。小红妈从小在苦水里泡大,她对共产党和新四军充满热爱。 

1938年新四军挺进苏南,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深入村户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的战地服务团住进她家,苏南区党委委员兼妇女部长章蕴也在她家住了将近一年。“小红妈”与章蕴同床共铺,听她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革命热情更加高涨。这之后,小红妈还接待过江渭清、陈丕显、谭震林、曾山、吴仲超等负责同志。

小红妈家单门独户,坐落在一个四面环水的芦苇墩上。屋后是小溪,屋东是宽阔的河道,直通天荒湖,南面芦苇环绕。遇有情况,只要把独木桥抽掉,便与外界断绝了交通。为了同志们的安全,小红妈每天晚上都要把独木桥抽掉,用家里唯一的大木桶作船渡河。无论是半夜三更还是刮风下雨,只要同志们喊一声“小红妈,摆渡呵!”她马上出门撑船接回,从未发生意外。

对新四军,小红妈有一颗慈母般的心。深夜回来的同志,她总是烧好热水,让他们洗脸烫脚;冬天用铜脚炉烘热被子,热天为他们驱赶蚊子;看到淋雨受寒的战士,立即烧好热腾腾的姜汤端上,把淋湿的衣服一件件烘干。为了让同志们吃得好一点,她煮面条,摊面饼,烧芋头菜粥,蒸糯米饭,常变花式;除拿出自己种的蔬菜,自养的家禽、鸡鸭蛋外,还经常让丈夫徐明富下湖捕鱼捉虾,改善伙食。大家常对小红妈开玩笑地说:“你把我们养得太胖,跑不动路,打不好仗,是要找你算帐的。”有时来的人多了,小红妈头遍鸡叫就起身忙着烧饭,手脚不停,直到天黑,成天都是乐呵呵的。 

1939年春,建昌圩兵工厂的一个女同志叫路璞,被手榴弹炸得浑身血肉模糊,伤势非常严重,送来请小红妈照料。她每天替路璞清洗伤口、换药膏、喂药除每天让小路吃一个鸡蛋外,她还下湖捕鱼烧汤给她喝。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护理,路璞伤愈归队。临别那天,路璞热泪盈眶,喊着“妈妈”不肯放手。

1940年的冬天,江渭清四岁的儿子江小林,被组织安排由上海送到小红妈家里抚养。小红妈毫不犹豫地说:“这孩子是革命的后代,只要我活着,就决不会亏待他。”小林生了一身脓疱疮,她不怕脏,不怕传染,找来野菊花、桃树枝加盐煮水,替小林擦洗,用土方配制药,天天为小林敷擦。两个月后,小林的脓疱疮逐渐结痂转好。生活条件差,不能天天吃饭,她就用布包米放在粥锅里煮,熟后捞起来给小林吃,叫“糊粥拖饭”。她对老伴说:“我们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孩子的爸妈把孩子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决不能辜负他们。”当江渭清夫妇带领部队进驻建昌后拔模村时,小红妈驮着小林去见江渭清。江渭清见到自己的孩子脸色红润,又胖又结实,激动地连声称谢。

小红妈热心照顾新四军的事迹数不胜数,小红妈也深受新四军指战员的信任和爱戴。新四军的军需、弹药等有时托小红妈保管,小红妈也都出色完成任务,从来没出过问题。1942年农历正月十九日,附近庄上出了个叛徒,领着一个排的伪军包围了她家。伪军拷打徐明富,把小红妈五花大绑捆在树上,先要他俩交出为新四军保藏的东西,遭到严辞拒绝,伪军就把徐明富抓进延陵据点,把小红妈送到九里据点。飞蛾吊、老虎凳、灌辣椒水……敌人对他俩用尽毒刑,逼他们交出交通站的接头人,交出茅山地委的联络点。但她横下一条心:“要死死一人,决不拉瓜牵藤!”小红妈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劳动妇女,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房子三次被毁,丈夫被敌人拷打致死,而她仍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追随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上,小红妈被邀请到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虽然当年的小红妈已经故去,但小红妈精神却始终激励着我们一路前行。

在茅山革命老区,有一个名字被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她,就是金坛著名的拥军模范“小红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