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章内容

清风润德——百里还帽 庄存与

发布时间:2020-07-28   点击:1982   来源:原创   作者:王颖

    清代常州有“诗国”之称,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艺术流派,有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常州学派等。庄存与就是常州今文经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微信图片_20200827141429.jpg

      庄存与(1719~1788),字方耕,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也是中国近代改革思想的先驱。他出生在“常州庄氏”这个江南的文化望族(明清两代,家族出了35名进士,82名举人,这在全国都极其罕见。)一方面,家族百年来崇尚读书、注重修德的家风不断涵养着庄存与求学为人的成长,另一方面,他在家学基础上发展了“经世致用”思想,成为日后家族精神的灵魂,引领着世代后辈。庄存与既有古文经学著作《周官记》《毛诗说》,又不拘泥于传统礼训,编撰了今文经学著作《春秋正辞》,在众多学派中独树一帜。由于他在清代将今文经学开辟出了新思路,今文经学派的后起之秀都与他有师承关系或受他影响,所以尊称他为代表人物。

      庄存与是乾隆年间的榜眼,朝堂上,他的官声是出了名的耿直清廉。一次在浙江督考时,巡抚想要赠送他金银珠宝,他严词拒绝。于是,巡抚又拿出了一顶帽子送给他。庄存与以为是一顶普通的帽子,便收下了。在返京途中,他的随从告知他,这顶帽子上镶嵌的可是真珊瑚,价值千金,庄存与一听大吃一惊,随后勃然大怒道“你为什么不早说?!”于是赶紧命人奔驰千里把这顶帽子送回去。

      庄存与的清正品行与家族门风不无关系。据庄氏家谱记载,一日,庄氏一世祖 ~庄秀九从废井中挖到大量白银元宝,他吓了一跳,连忙将这口井掩上。面对飞来横财,他绝不私自占用。数年后,常州府发生大面积灾荒,秀九公命人挖出元宝,全部用作百姓赈灾。

      无独有偶,在庄氏后人中,第十八世庄赓良有着“庄青天”的美誉。他在湖南任职几十年,先后出任善化知县、湖南布政使等职,并于宣统二年长沙抢米风潮时,短期代理了湖南巡抚。但他为官清廉,以致虽然在长沙为官多年,却没有多少积蓄,也未购置私宅,离任后子孙只能租住普通民房。

      据史籍记载,受家风影响,明清两代庄氏一脉出了两百多位官员,基本无贪官。

      庄氏家规明训,“读书是为了养德,要读圣贤书;做官是为了安民,要做豪杰事”。庄存与在这些家规家训的基础上开创了“今文经学”中的“常州学派”,其核心思想一是经世致用、改良社会,二是培养人格、提升修养。这一思想传至康有为、梁启超,成为推动中国近代社会改革发展的理论支撑。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年少时曾与母亲寄居于庄氏家族位于常州西门的“星聚堂”,跟随堂舅父庄怡亭读书。在这里,庄氏“重视科举,擅长教育,耽于文翰,特立独行”的家族性格在瞿秋白素纸般的心灵上泼洒下第一层描绘思想的烙印,瞿秋白也培养出了特有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独立批判,并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互参照,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创造了新的视角。

无论是庄存与的清正廉洁还是庄氏崇文尚德的家风家训,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滋养着这片土地,涵养着常州风骨,成为一代又一代龙城英才的精神食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