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文物研究>>文章内容

独木舟是如何加工的

发布时间:2014-01-23   点击:1245   来源:转载   作者:佚名

独木舟是如何加工的
       几年前,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独木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博物馆:《跨湖桥》,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169页)。最近,浙江余杭临平茅山遗址又发现了良渚文化的独木舟。后者不仅是良渚文化的首次发现,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史前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独木舟。这个舟发现于茅山遗址南部的一条古河道中,局部稍有残缺,头尖尾方,全长7.35米、最宽0.45米、深约0.23米,船沿厚约0.02米,由整段巨木凿成(丁品等:《浙江余杭茅山史前聚落遗址第二、三期发掘取得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2011年12月30日第四版)。
        独木舟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制造起来却费时费力,世界民族志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的制造过程。南美哥伦比亚亚马逊地区的泰瓦诺印第安人(Taiwano),是独木舟的主人。他们把树整个砍倒,然后用可控制的火和斧、锛等工具,慢慢掏空树干,做出船舱来(左图)。如果这个步骤出了哪怕一点点差错,树干就会爆裂,以前数天乃至数个星期的劳动就将丧失殆尽。做这项工作的前一天,印第安人必须严格禁食某些食物,他们坚信,如果有人吃了辣椒,独木舟就一定会破裂。加工出船舱之后,如何将长短不一的木棍交叉横撑在独木舟两边的舟壁上,防止树干因降温导致收缩,就成为造舟最大的难题。经常会看到五六个独木舟制造专家为该把多长的木棍横楔在独木舟两个舟壁之间而争论不休。一个独木舟的制造通常需要7到10天的时间(Richard E.Schultes,Where the Gods Reign:Plant and Peoples of the Colombian Amazo., Synergetic Press, London, 1988,pp. 290-291)。
       美国加州西北部的玉罗科(Yurok)和卡如科(Karuk)印第安人,居住在山区里,以狩猎鹿、三文鱼和采集橡子为生,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独木舟。他们先是挑选出合适的大树,放倒之后,粗加工出独木舟的模样。然后在冬季风干。次年春天,印第安人再用凿子、锛子或者用可控制的火——通常是把石块烧红放在树干上,一起把树干掏空。这样做起来的独木舟,船头和船尾作屋山状崛起,船体很厚,非常坚固耐用(右图)(美国斯坦福大学坎塔博物馆,2011年3月作者参观记录)。
       不同民族制造独木舟的方法并不一致,使用的树木和独木舟的形状也颇有不同,但是掏空树干、做出船舱的行为却也有共通之处,比如都是用斧、锛、凿之类的工具,很多民族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可以控制的火,为了防止破裂,整个制造过程既慢且小心翼翼,也可能伴随着某种禁食和其他仪式等等。跨湖桥和良渚的先民们,也可能就是这样制造独木舟的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