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文物研究>>文章内容

文博改革进行时

发布时间:2013-12-20   点击:836   来源:转载   作者:佚名

                                        ——国家文物局党组中心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侧记
      
12月9日上午,寒风吹散了雾霾,露出了湛蓝的晴空,清新的空气伴着和煦的阳光透进国家文物局会议室,一派融融暖意。参加中共国家文物局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局领导、各司室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正在热烈讨论,交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共谋深化改革、促进文物事业发展的新思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中全会全面提出许多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新的论断,深刻回答了当前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对于深化改革的决心”,“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总任务有了进一步了解”,“对我们文物系统深化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化改革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法宝”……与会者纷纷抒发着学习的感触和心得。
                                                                       改革带来生机与活力
       文物系统要不要深化改革?与会者异口同声: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必须深化改革。 
       大家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文物事业的发展历程后,一致认为,文物事业一直是伴随着改革的步伐发展的,改革开放给文物事业带来了活力、生机和历史性转折。 
       那么当前深化改革是否是文物工作的自身要求?党组书记、局长励小捷说,“我们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目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最集中地反映在我们的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与文物保护的需要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的改革也是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倒逼出来的。在一些审批权限没有下放的情况下,由于我们的人员不足,使地方和实际工作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宏观管理上的一些大事又没有精力去抓,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这些现实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年前,国家文物局党组就形成了文物系统改革的初步设想。提出要坚持改革创新,解决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总体上更加注重更新观念、注重转变职能、注重制度设计、注重加强管理。譬如,行政审批事项已经取消了一项、下放了三项;在一些工作中实行了开放市场、政府购买服务等改革措施;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培育文物行业的市场主体,成立了北京国文琰文物保护发展有限公司等。
       国文琰公司董事长刘曙光高兴地谈道,公司去年12月28日挂牌,到现在不足一年,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基本上形成了咨询公司、科技公司和施工工程公司三个子公司的框架。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工作来看,一年来的改革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信心,进一步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
       “我们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以推进文物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唱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基调,将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贯彻到文物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董保华说。
                                                                   胆子要大   步子要稳
       励小捷指出,文物是一种特殊资源,文物工作有它的自身规律,文物系统的改革也有它的特殊性,成功地推进和深化文物系统的改革,要充分考虑文物系统改革的特殊性。
       由于文物的珍贵价值和脆弱状况,决定其不可再生资源的属性,所以文物系统的各项改革措施,必须有利于加强文物的保护,而不能给文物的保护带来任何负面影响。由于文物类别的多种多样、林林总总,文物的类别不同、品级不同、年代不同、分布不同,所以各项改革措施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细化管理,而不能一刀切、齐步走。文物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文化资源要更多更好地服务人民和社会,改革的成果要更多更好地惠及群众。文物管理体制是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因此,推出各项改革举措都要充分听取地方的意见,总结地方的实践经验。由于文物工作具有较强的业务性和专业性,所以必须依靠各级文物行政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各项改革措施必须有利于保护、调动文物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而不能压制和损害他们的积极性。
       “要坚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励小捷这样强调。
                                                            促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
       文物系统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决定》中提出改革的总目标是“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励小捷认为,对应文物系统来讲,改革目标应确定为“促进文物系统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
       经过会议讨论,励小捷将国家文物局深化改革的任务概括为五项内容:一是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二是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与督导;三是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四是有序放开公共资源,促进文物资源和市场资源的结合;五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培育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
       “深化文物体制机制改革,既要加大力度,更要加快进度;必须紧紧抓住治本之策,一要靠人,二要靠制度。”董保华发言说,要围绕人才的培养、评价和使用三个方面着力解决制约文物事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要在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法律制度等方面下功夫。
       “文物行业的改革也可以借鉴一些其他行业的改革。”党组成员、副局长童明康说,如《决定》中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包括源头的严防、过程的严管和后果的严惩这样14项史上最严的制度,这些对文物行业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文物系统改革的过程中,局党组要开展一些重要专题的研究,搞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同时各司室都要统一思想,步调一致,重在抓好落实。”党组成员、副局长顾玉才建议。
       《决定》指出,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组建理事会。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认为,“这对博物馆如何推进深化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将做好调研设计,积极推进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建设。”
       国家文物局机关各司室、各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也结合各自实际,分别谈了深化改革的举措和建议。
                                                                      改革没有完成时
       推进文物系统深化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啻是一场“大考”。文物系统的深化改革应该如何推进?
       励小捷指出,首先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心,把思想统一到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上来,深刻认识文物系统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破除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思想观点;二要慎重决策,大胆实施。面对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任何一项改革的决策都要慎之又慎,要充分发挥民主,努力形成共识,取得最大公约数。但一经决定,就要确定目标,配置资源,明确责任,提出要求,切实抓出成效;三要尊重实践,实事求是,把搞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完善。
       “改革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会议最后,励小捷要求要用全会精神统领2014年工作,把《决定》要求贯彻到明年工作安排中去,明确任务、明确责任,用深化改革推动明年各项任务的完成。
       半天的会议内容充实,与会者收获满满,在学习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凝聚了改革的共识。文物系统深化改革已经破题,将为文物事业创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书写更加璀璨的篇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