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文物研究>>文章内容

馆藏《双鹰图》赏析

发布时间:2013-08-01   点击:2618   来源:转载   作者:张彩英

        鹰是一种凶猛的食肉飞禽,具有雄强、刚烈、英勇等特性,象征着自由、力量、勇猛和胜利。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科始于唐代,是画家们常用来作画的传统题材之一。据画史载,唐汉王李元昌及冯绍正都善画鹰,此后画鹰者日增,风格多变。鹰画的内容大致有两种,表现鹰的凶猛猎食或闲暇自得。我馆所藏的《双鹰图》中画的鹰属于后一类。
此幅《双鹰图》系1983年恽南田纪念馆揭幕之际,由艺术大师刘海粟、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黄胄、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陈大羽及刘海粟夫人夏伊乔四位大师合作的。画幅纵94厘米、横181厘米,水墨纸本。 
       此图以粗放为基调。右下卧笔横扫出一截虬松,横斜于画面,其上枯藤缠绕。树干上两只雄鹰屹立,右侧一只背向观众,双翼隆起,头向前伸,似在俯视猎物、又欲展翅飞翔。作者将传统花鸟画的勾填法和墨笔写意法糅合在一起,以深墨干笔皴点出鹰翎毛的结构大要,再以阔笔画出正羽和尾羽,落笔沉着有力,层次分明。又以淡墨点染羽翼,使之刚中有柔,色泽鲜润,身躯富于体积感和力量感。焦墨勾喙和点睛,更显雄鹰神态炯炯;鹰爪的勾勒亦挺劲坚实。整个鹰的造型高大完整,气态雄健。左侧一只则面向观众,昂首挺胸,侧目远眺。其不用线勾,直接以没骨写出。墨色的深浅变化很好地表现出雄鹰飞羽及绒毛的不同质感。此鹰造型准确、意态生动、简括传神。巧用墨色对比,使右侧刘老所画的鹰成了画面精神最凝聚之处。此双鹰貌甚闲暇,虽无搏搦狐兔凫鹭之鸷猛惨烈状,但不失英姿劲气。画面左侧有刘海粟长题补白:“空谷古松起怒涛,双鹰突出霜月高,四顾九霄动矫翅,八荒六月生寒飙。落笔虽惨淡,肃杀气不灭;朔风吹沙秋草黄,万里长空洒毛血。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四日恽南田纪念馆开幕,刘海粟、黄胄、陈大羽、夏伊乔合作。海翁并题年方八八”。 钤 “刘印海粟”白文方印、“曾经沧海”、“石破天惊”朱文方印。画面右上角钤“静远堂”朱文方印,下依次为“黄胄之印”、 “陈大羽”白文方印、“夏”朱文方印。此画中鹰有霸气、力量和王者风范,松寓意坚韧和刚劲,可谓天骄之相。
       时任武进县文化局局长的蒋仁良先生,目睹刘、黄、陈、夏四位大师创作此画的全过程。并撰写《悠悠翰墨情 妙笔留丹青——记刘海粟等在武进一次难忘的国画合作》一文以志。文中写道:1983年12月4日下午,在常州宾馆近园“西野草堂”举行了纪念恽南田诞辰350周年的座谈笔会,此画为笔会上所作。当时刘老提出要与黄胄合作,黄胄非常乐意:“那太荣幸了!”在六尺宣纸上,刘老先提笔作画,只见他笔势迅疾稳健、线条圆浑流畅,不一会,一只造型生动的雄鹰便呈现纸上,象是一只经过暴风骤雨搏击后自由安详地栖息的雄鹰。接着刘老将画笔递给黄胄要他画松,黄胄接过画笔,对陈大羽说:“等会你来画松。”说罢就在刘老所画的雄鹰左侧也画了一只鹰,其出手不凡,信手拈来,运笔如神。画面上顿时显现两只雄鹰。刘老高度赞扬黄胄反应敏捷,技高艺精,连声说:“黄胄聪明!黄胄聪明!”接着陈大羽穿插其间画了一截虬曲的松干,使双鹰栖息于枝干上,夏伊乔又在松枝上补画了枯藤。整个画面法度严谨。刘老对此杰作连连称好,即席题诗,使诗书画融为一体,珠联璧合。海老对《双鹰图》非常满意,他再三品赏后激动地说:“这对南田无愧!这对南田无愧!恽南田纪念馆就要收藏这样的画。”
       此幅《双鹰图》虽是即兴之作,但仍然“笔笔生发”,毫无应酬敷衍之感。我们从中可见四位大家的不同艺术风格。刘老是蜚声中外的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油画、国画、书法、诗词。此画中他所画的鹰虽构图简略,但如他一贯的风格——恢弘大气、力透纸背。虽然已是八十八岁高龄,依然线条劲健。画作枯湿相宜,浓淡并用,徐疾有致。加上长题补白,充分显示了刘老在诗书画各方面的极致造诣。黄胄先生是20世纪的中国画大师,享有中外盛誉,擅长人物、动物画等。他的人物、动物造型来自写生,作品笔墨娴熟,形神兼备。他所补画的鹰充分显示了他的写实功夫。绘得笔简墨惜,一笔一墨无须增减,达到了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陈大羽先生是当代资历与成就最高的大写意画家。其画风坚实饱满,气势浑厚,笔墨酣畅,纵横驰骋。其精于大篆,笔墨多中锋篆书意味,落笔雄迈。补画的松干龙腾虬跃,可见其功夫。夏伊乔女士补画的枯藤如她一贯的秀逸清丽、遒劲潇洒风格。由当代画坛如此之多的名家精心合作而成,这是此画的最大特色。
       纵观此图,虽然是四人合作而成,作画风格各异,但是整个画面十分和谐、严谨,笔笔精劲,不类一般合作画题材结构的杂和散。黄胄先生补画的鹰与刘老所画一为正视、昂首远眺,一以背示人、低首俯视,形成对比,求得了统一中的变化,并且使布局错落有致,更加丰富了画面和意蕴。陈大羽先生所画苍松、夏伊乔女士所画枯藤不仅填补了空白,而且同双鹰相互映衬,浑然一体,并反衬出了双鹰的神态沉着、强悍无畏、居高临下的不凡气概。“合而谐”,是此画的又一大特色。
       此幅《双鹰图》寓意隽永。从其内容来讲,其中的鹰已被意象化,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亦诠释了他们的艺术人生。刘老生平多坎坷,却一直以向上精神闯过世间风雨而百折不挠,终创一派画风,成一方大家。他所画雄鹰不正如其人吗?貌似悠然,但铮铮阔背和偶然探出的一只铁爪却分明透出一股磅礴的王者肃杀气息。黄胄先生一生志高,以性情入画,也成就了这只鹰雄深纵横的意志。从刘老的补白题诗,我们亦可体会到他们的鹰不仅是思狡兔而已,还有着奋起高飞的雄心壮志。
       此外,从合作此画的四位大家来讲,刘海粟、陈大羽、夏伊乔属于海派画家,黄胄属于北方派画家。此次两派画家联袂作画,突破了地域的局限,代表了南北画派的融合。因而,此幅《双鹰图》堪称南北大师合作的上品,尤显珍稀。

馆藏《双鹰图》赏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