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正月十四)晚上,一场名为“常州武进区首届少儿艺术节元宵花灯会”的现场体验活动,在武进区博物馆及广场内如期举行。湖塘城区各所小学的500余名学生亲身感受了传统非遗的艺术魅力。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则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元宵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赏花灯、猜灯谜、舞狮等是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制作花灯、灯笼,具有了驱魔降福、祈求光明之意。
武进区实验小学、李公朴小学、锦绣小学和御城实验小学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共制作了300盏花灯。这些花灯种类繁多,以常州传统花灯和少儿手工创意花灯为主,如龙灯、虎灯、兔灯等,还有民间故事题材的灯类,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灯等。各种造型的花灯有的精致古朴,有的小巧可爱。这些花灯不仅造型出彩,所用的材料也十分环保,报纸、旧纸板等都在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中变废为宝,展示了学生们的智慧和技能。据实验小学的周老师介绍,“同学们制作花灯的积极性很高,除了在学校听老师的指导,还回家上网查阅各种制作方法,做了很多花灯”。在临展厅内,300盏形态各异的花灯各放异彩,为这个寒冷的元宵节增添了浓浓的暖意,到现场赏灯、猜灯谜的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约有120多名小学生猜中了灯谜,并领取了小灯笼作为奖品。实验小学三年级的丁潇滢小朋友说:“虽然我们制作一个花灯需3、4天时间,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非常好玩”。 “猜灯谜这个活动很有意思,增加了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大人和小孩玩得都很开心”, 这是李公朴小学四年级张佳乐小朋友的家长在活动时的由衷感叹。
元宵赏灯的民俗深入人心,尤以青少年甚至幼儿园小朋友制灯赏灯兴致盎然,培养了孩子们对传统花灯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此次活动自16:30开始,共持续4个小时,包含了猜灯谜、舞狮、优秀花灯颁奖和民俗表演环节。活动期间,本馆的两个基本陈列和一个特展厅也全面对外开放,这是本馆展厅在夜间开放的首次尝试。由于前期做了充足的活动预案,增加安保力量,提高巡查频率,每个展厅都有工作人员提供免费的讲解服务,保障了此次活动的顺利和圆满。虽然当晚参观人数共达两千余人,但是,整个活动期间馆内和广场上秩序井然、有条不紊,达到了预期的活动效果。今后,武进区博物馆还将推出更多更好的非遗体验活动,回馈社会!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则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元宵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赏花灯、猜灯谜、舞狮等是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制作花灯、灯笼,具有了驱魔降福、祈求光明之意。
武进区实验小学、李公朴小学、锦绣小学和御城实验小学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共制作了300盏花灯。这些花灯种类繁多,以常州传统花灯和少儿手工创意花灯为主,如龙灯、虎灯、兔灯等,还有民间故事题材的灯类,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灯等。各种造型的花灯有的精致古朴,有的小巧可爱。这些花灯不仅造型出彩,所用的材料也十分环保,报纸、旧纸板等都在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中变废为宝,展示了学生们的智慧和技能。据实验小学的周老师介绍,“同学们制作花灯的积极性很高,除了在学校听老师的指导,还回家上网查阅各种制作方法,做了很多花灯”。在临展厅内,300盏形态各异的花灯各放异彩,为这个寒冷的元宵节增添了浓浓的暖意,到现场赏灯、猜灯谜的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约有120多名小学生猜中了灯谜,并领取了小灯笼作为奖品。实验小学三年级的丁潇滢小朋友说:“虽然我们制作一个花灯需3、4天时间,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非常好玩”。 “猜灯谜这个活动很有意思,增加了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大人和小孩玩得都很开心”, 这是李公朴小学四年级张佳乐小朋友的家长在活动时的由衷感叹。
元宵赏灯的民俗深入人心,尤以青少年甚至幼儿园小朋友制灯赏灯兴致盎然,培养了孩子们对传统花灯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此次活动自16:30开始,共持续4个小时,包含了猜灯谜、舞狮、优秀花灯颁奖和民俗表演环节。活动期间,本馆的两个基本陈列和一个特展厅也全面对外开放,这是本馆展厅在夜间开放的首次尝试。由于前期做了充足的活动预案,增加安保力量,提高巡查频率,每个展厅都有工作人员提供免费的讲解服务,保障了此次活动的顺利和圆满。虽然当晚参观人数共达两千余人,但是,整个活动期间馆内和广场上秩序井然、有条不紊,达到了预期的活动效果。今后,武进区博物馆还将推出更多更好的非遗体验活动,回馈社会!


